常规海水淡化设备在处理高盐、高杂质的海水时,易受海水特性与工艺局限影响,在预处理、核心组件运行、能耗控制及环保适配等方面出现问题,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:
首先是预处理环节难以稳定应对海水杂质波动。海水中含大量悬浮物(如泥沙、藻类)、胶体及微生物,常规预处理多采用多介质过滤、加药混凝等固定工艺,若遇赤潮、暴雨等情况,海水悬浮物浓度骤升或藻类大量繁殖,易导致过滤器堵塞、混凝效果下降,未被去除的杂质进入后续膜系统或蒸发设备,会造成膜污染、加热管结垢,增加设备清洗频率,甚至影响处理连续性。此外,部分预处理工艺对海水中小分子有机物去除能力有限,这些物质易在核心组件表面积累,进一步加剧污染。
其次是核心组件易受腐蚀结垢影响运行效率。海水高盐特性会对设备金属部件(如管道、蒸发罐)产生腐蚀,常规防腐材料在长期高盐环境下易出现涂层脱落、金属锈蚀,导致设备泄漏或寿命缩短;同时,海水中的钙、镁离子在加热或膜浓缩过程中易形成水垢,附着在反渗透膜表面或蒸发管内壁,不仅降低膜的通透性能与热交换效率,还需频繁使用酸洗等方式除垢,既增加药剂成本,又可能因操作不当损伤组件,形成 “结垢 - 除垢 - 损伤” 的恶性循环。
最后是能耗较高与浓水处置存在瓶颈。常规海水淡化技术(如反渗透、多效蒸发)需消耗大量能源,反渗透设备依赖高压泵提供进水压力,蒸发设备需持续加热,长期运行能耗成本较高,且部分设备未充分利用余热或可再生能源,能源利用率偏低;同时,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盐浓水(含盐量远高于原海水)若直接排放,会改变周边海域水体盐度,影响海洋生态;若采用浓缩减量处置,又面临设备投资大、运行成本高的问题,难以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平衡,尤其在近岸敏感海域,浓水处置矛盾更为突出。
咨询热线:021-65629999
(服务时间周一至周六 9:00-18:00)咨询热线:021-59145678
(服务时间周一至周六 9:00-18:00)版权所有:莱特莱德·环境 备案号:辽ICP备12004418号-71